经典定律与工具
1. 经典定律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似乎再简单不过了,但它的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疏忘。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一般而言,这取决于三个因素。
1、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2、个性和气质: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3、现实的处境: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杂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认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为领班或部门经理,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总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这三个因素,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并努力做好它。”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可能激发我们的奋斗毅力,也才可以心安理得。对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职工的热情。
奥卡姆剃刀定律:大道至简
●奥卡姆剃刀定律:大道至简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这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只承认一个个确实存在的东西,凡干扰这一具体存在的空洞的概念都是累赘,应当一律取消。出发点是大自然不作任何多余的事,把繁琐累赘一刀砍掉,让事情保持简单。
奥卡姆剃刀以结果为导向,始终追寻高效简洁的方法,600多年来,这一原理在科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奥卡姆剃刀已经成为重要的科学思维理念。
奥卡姆剃刀定律也认为: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一些人动辄以“无为而治”、“治大国若烹小鲜”来概括简单管理,但又有几人能若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我们所知道的一流的企业家无不抱着异常谨慎的态度经营企业,如比尔盖茨“微软离破产只有 18 个月”的论断、张瑞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心态以及任正非一直所担忧的“华为的冬天”。可见,简单管理作为一种古老而崭新的管理思维和能力,蕴涵着深刻的内涵。
为什么要将复杂变简单呢?因为复杂容易使人迷失,只有简单化后才利于人们理解和操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间和精力成为人们的稀缺资源,管理者的时间更加有限,许多终日忙忙碌碌的管理者却鲜有成效,究其原因正是缺乏简单管理的思维和能力,分不清“重要的事”与“紧迫的事”,结果成为了低绩效或失败的管理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之道就是简化之道,简化才意味着对事务真正的掌控。
好的理论应当是简单、清晰、重点突出,企业管理理论亦不例外。在管理企业制定决策时,应该尽量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剔除干扰,抓住主要矛盾,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才能让企业保持正确的方向。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使得主导企业发展的因素盘根错节,做到化复杂为简单就更加不易。企业管理是系统工程,奥卡姆剃刀所倡导的简单化管理,并不是把众多相关因素粗暴地剔除,而是要穿过复杂,才能走向简单。
在管理学领域,重要的事实是百人法则,即很多国际集团公司的总部不超过100名职员,这种人少高效率的组织结构,不能排除根植于西方文化领域中的奥卡姆剃刀作用。
奥卡姆剃刀常用于两种假说的取舍上:如果对于同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假说,我们应该采取比较简单的那一种。
科学思维:对于科学家,奥卡姆剃刀原理还有一种更为常见的表述形式:当你有两个处于竞争地位的理论能得出同样的结论,那么简单的那个更好。这一表述也有一种更为常见加强形式:如果你有两个原理,它们都能解释观测到的事实,那么你应该使用简单的那个,直到发现更多的证据。对于现象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比较复杂的解释更正确。如果你有两个类似的解决方案,选择最简单的。需要最少假设的解释最有可能是正确的。我们不用检验这些结论吗?显然最终不是这样,除非我们处于理论的早期阶段,并且还没有为实验做好准备。我们只是为理论的发展寻求一种指导。
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将这一理念与中国儒家的《中庸》思想结合起来,那么会使我们的行为更趋于完美。
刺猬理念:一招鲜吃遍天
●刺猬理念:一招鲜吃遍天
狐狸知道很多事,但是刺猬知道最重要的事,源自古希腊的寓言《刺猬与狐狸》。无论遇到什么天敌和多么复杂的危险情况,总能采取最简单的策略,即把自己蜷缩成一个带刺的圆球,结果屡战屡胜。这是把复杂世界简单化的基本原则。
狐狸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它能够设计无数复杂的策略,偷偷向刺猬发动进攻。但每一次刺猬都蜷缩成一个圆球,浑身的尖刺指向四面八方。狐狸行动迅速,皮毛光滑,脚步飞快,阴险狡猾,看上去准是赢家。而刺猬则毫不起眼,遗传基因上就像豪猪和犰狳的杂交品种,它走起路来一摇一摆,整天到处走动,寻觅食物和照料它的家。尽管狐狸比刺猬聪明,但是在实际中屡战屡胜的却是刺猬。
刺猬理念强调深刻思想是将事情简单化。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只有将事情简单化,才可能集中精力去拼搏。而这也就是那些卓越的人之所以与他们同样聪明的人区分的原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马克思与共产主义:大同思想;爱因斯坦之于相对论:E=MC²;亚当·斯密和劳动分工:“看不见的手”。正是这些拥有刺猬本质的人,将复杂的事件简化了,使我们更加接近自我。
其实,人也可以划分成两种基本类型:狐狸和刺猬。衣赛亚·伯林便是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启发,他认狐狸的思维是“凌乱或是扩散的,在很多层次上发展”,同时追求着很多目标,从来没有使它们的思想集中成为一个总体理论或统一观点。刺猬则把复杂的世界简化成单个有组织性的观点,一条基本原则或一个基本理念,发挥统帅和指导作用。不管世界多么复杂,刺猬都会把所有的挑战和进退维谷的局面压缩成简单的 “刺猬理念”。
刺猬理念另解:源于刺猬在天冷时彼此靠拢取暖,但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互相刺伤的现象。在管理学中,刺猬理念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的合理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才是成功之道。
墨菲定律: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
●墨菲定律
“墨非定律”产生于美国,事情发生在1949年。“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一位名叫墨非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一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地说了句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在美国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最后演变成如下墨非定律:
“如果事情可能向坏的方向发展,它一定会这样。” 可见,消极心态的破坏力是巨大的。
主要内容: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原句: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墨菲定律主要内容: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那就一定会出错。”
墨菲法则在技术界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我们再举个例子:你兜里装着一枚金币,生怕别人知道也生怕丢失,所以你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去用手摸兜,去查看金币是不是还在,于是你的规律性动作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被小偷偷走了。即便没有被小偷偷走,那个总被你摸来摸去的兜最后终于被磨破了,金币掉了出去丢失了。
当你妄自尊大时,“墨菲定理”会叫你知道厉害;相反,如果你承认自己的无知,“墨菲定理”会帮助你做得更严密些。“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的自身缺陷,我们最好还是想得更周到、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导致的灾难和损失。归根到底,“错误”与我们一样,都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墨菲定律派生版本:
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
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
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一定就会坏掉。
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另一排总是动得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你越是害怕的事物,就越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人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2. 实用定律
鸡毛蒜皮定律
●鸡毛蒜皮定律
大部分官员由不懂得百万、千万元而只懂得千元的人组成,以至于讨论各种财政议案所费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呈反比,即涉及的金额越大,讨论的时间越短,反之时间则越长,越是鸡毛蒜皮的事情越花费很多时间。
3. 备用定律
「好夫杀德定律」(Hofstadter’s Law)是由好夫杀德先生于1979年所提出:「这件事永远会花预期的还久的时间做完,就算你已经考虑过好夫杀德定律。」也就是说,就算我们已经预期它不是这么好做,也很小心的知道它一定不是这么好做,它还是会做不完。
「膏尔定律」(Gall’s Law),由膏尔先生所提出:「任何一个成功的复杂系统永远是源自于一个成功的简单系统。」他甚至还说,「如果你想要一开始就设计一个复杂系统,它一定不会成功,除非它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系统开始。」这句话其实是很有哲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如该边文章所说,成功的网路点子,往往都可以被简化成「简单的开始、大量的被使用、进化」(start simple, use a lot, evolve)的三阶段。
4. 经典工具
●目标管理
使管理者的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一个管理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仅是为了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了管理者将来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公开与公平。
1. 绩效指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绩效指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 绩效指标是要与其他目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evant)
5. 绩效指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5W2H分析法
5W2H法是第二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兵器修理部首创。简单、方便,易于理解、使用,富有启发意义,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活动,对于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也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法。
(1) 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2) 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3)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4) 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6) 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7) 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5. 实用工具
●Swot分析工具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SWOT分析从一开始就具有显著的结构化和系统性的特征。就结构化而言,首先在形式上,SWOT分析法表现为构造SWOT结构矩阵,并对矩阵的不同区域赋予了不同分析意义。其次内容上,SWOT分析法的主要理论基础也强调从结构分析入手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进行分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 (opportunities)是机会、T (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6. 备用工具
●6S大脚印方法
6S“大脚印”方法是海尔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方面独创的一种方法。它由日本的5S发展而来,海尔在5S的基础上加了一个S即安全(Safe),形成了独特的“6S大脚印法”。“6S大脚印”的使用方法是站在“6S大脚印”上,对当天的工作进行小结。如果有突出成绩的可以站在“6S大脚印”上,把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如果有失误的地方,也与大家沟通,以期得到同伴的帮助,更快地提高。6S管理含义:
整理:留下必要的,其他都清除掉;
整顿:有必要留下的,依规定摆整齐,加以标识;
清扫:工作场所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全清扫干净;
清洁:维持整理、清扫的结果,保持干净亮丽;
素养:每位员工养成良好习惯,遵守规则,有美誉度;
安全:一切工作均以安全为前提。
7. 绩效考核工具
●关键业绩指标法(KPI)
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的理论基础是二八原理,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对之进行分析和衡量,才能抓住业绩评价的重心。
●360度绩效评估
“全方位评估”,最早由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360度绩效评估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能够获得多种角度的反馈,也可从这些不同的反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适用于:协作性和流程性强的行业企业
自我评价:让经理人针对自己在工作期间的绩效表现,或根据绩效表现评估其能力和并据此设定未来的目标。当员工对自己做评估时,通常会降低自我防卫意识,从而了解自己的不足,进而愿意加强、补充自己尚待开发或不足之处。
同事评价:是指由同事互评绩效的方式,来达到绩效评估的目的。对一些工作而言,有时上级与下属相处的时间与沟通机会,反而没有下属彼此之间多。
下属评价:由部属来评价上司,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公司让员工评估其上级主管的绩效,此过程称为向上反馈。而这种绩效评估的方式对上级主管发展潜能上的开发,特别有价值。
客户评价:对从事服务业、销售业的人员特别重要。因为唯有客户最清楚员工在客户服务关系、行销技巧等方面的表现与态度如何。
主管评价:是绩效评估中我们最常见的方式,即绩效评估的工作是由主管来执行。因此身为主管必须熟悉评估方法,并善用绩效评估的结果做为指导部属,发展部属潜能的重要武器。
多主管、矩阵式的评价:每位项目主管,在专案结束之后,即需缴交对该部属的绩效作出评估
360度绩效评估优点:通过评估反馈,受评者可以获得来自多层面的人员对自己素质能力、工作风格和工作绩效等的评估意见,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有关自己优缺点的信息,以作为制定工作绩效改善计划、个人未来职业生涯及能力发展的参考; 360度绩效评估中,反馈给受评者的信息是来自与自己工作相关的多层面评估者的评估结果,所以更容易得到受评者的认可。而且,通过反馈信息与自评结果的比较可以让受评者认识到差距所在; 360度绩效评估有助于促进组织成员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团队凝聚力和工作效率,促进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平衡计分卡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在平衡计分卡中给出了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评价指标,构建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以后的论文中给出了可操作性的实施步骤,使平衡计分卡成为战略管理的有效工具。根据Gartner Group调查表明: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前1000位公司中有70%的公司采用了平衡计分卡系统。哈佛商业评论更是把平衡计分卡称为75年来最具影响力的战略管理工具。
8. 其他工具